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要 求 |
初稿 时间 |
定稿 时间 |
责任 部门 |
责任人 |
1.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支撑材料和任务书 |
1.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校企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职校 |
熊 灏 |
1.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合一”;探索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按相关文件规定落实顶岗实习制度,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除外)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职校 |
曾秋香 | |
1.3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等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成熟的先进技术为主线,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有3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供同类学校共享;联合行业企业开发适应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情境化教学。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文经部 |
杨日新
王亚辉 | |
1.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订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新进教师准入实施细则;建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学专家和掌握先进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的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40%以上;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培训面达100%;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和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境外学习和培训;专任专业教师按规定要求获得 “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双师型”教师85%以上;专任教师全部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与专业对口的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0%以上;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并将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的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省级以上教研教改立项课题1项以上;聘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左右;建成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教务处 |
苏快群
刘英 | |
1.5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
按照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足够的要求,建设能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习实训室建设理念,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按照企业现场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采用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和服务项目等多种方式,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校内外实训场地;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能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的“技能教室”,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面向都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40%以上);实训基地课余周开放时间14小时以上,并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理工部 |
刘文英
刘秦 | |
1.6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
以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建设功能齐全、运行流畅的校园网,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上传学习资料,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料共享;2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行数字化教学。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技术中心 |
周良波
胡俊 | |
1.7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创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建立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形成根据市场需要实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机制,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内容和课时比例;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共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理工部 |
刘涛
严静 | |
1.8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专业成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不得少于240人(农林、地矿和特殊行业的专业适当降低要求)。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企业满意度90%以上,收入高于省内同类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本专业在校生数量的1.5倍;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每年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3项,横向到账经费不少于8万元(面向三产类专业不少于3万元)。 |
2011年 9月 |
2011年 12月 |
科研部 |
邹欣欣 | |
1.申报报告 |
2012年 3月 |
2012年 3月 |
发展规划办 |
曾秋香
杨日新 | ||
2.申报表 |
2012年 3月 |
2012年 3月 |
发展规划办 |
曾秋香
杨日新 | ||
3.专业建设任务书(合成) |
2012年 3月 |
2012年 3月 |
发展规划办 |
王运强
张心华 | ||
4.所有材料合成、装订 |
2012年 3月 |
2012年 4月 |
发展规划办 |
王运强
张心华 | ||
5.申报材料上交 |
2012年 5月 |
2012年 5月 |
发展规划办 |
李 健 |
时 间 |
任 务 |
责任人 |
完成状况 | |
2011.07-08 |
项目前期论证分析 |
刘涛 |
已完成 | |
2011.9 |
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启动项目建设 |
王运强 |
||
2011.10.28之前 |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
论证材料初稿 |
熊灏 |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论证材料初稿 |
曾秋香 |
||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含精品课程建设) |
论证材料初稿 |
杨日新、王亚辉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含会计专业团队建设) |
论证材料初稿 |
苏快群、刘英 |
||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含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论证材料初稿 |
刘文英、刘秦 |
||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
论证材料初稿 |
周良波、胡俊 |
||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
论证材料初稿 |
刘涛、严静 |
||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论证材料初稿 |
邹欣欣 |
||
2011.09—2012.05 |
省级特色专业全面建设,原始材料积累 |
熊灏、曾秋香、
杨日新、王亚辉、
刘文英、刘涛 |
||
2011.11.28之前
|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熊灏 |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曾秋香 |
||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含精品课程建设)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杨日新、王亚辉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含会计专业团队建设)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苏快群、刘英 |
||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含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刘文英、刘秦 |
||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周良波、胡俊 |
||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刘涛、严静 |
||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修订稿、收集支撑材料 |
邹欣欣 |
||
2011.12.29之前 |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熊灏 |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曾秋香 |
||
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含精品课程建设)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杨日新、王亚辉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含会计专业团队建设)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苏快群、刘英 |
||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含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刘文英、刘秦 |
||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周良波、胡俊 |
||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刘涛、严静 |
||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论证和支撑材料定稿,完成编写任务书 |
邹欣欣 |
||
2012.1—2012.3 |
完成项目申报报告的撰写。 |
曾秋香、杨日新 |
||
2012.1—2012.3 |
完成项目申报表的撰写 |
曾秋香、杨日新 |
||
2012.04 |
专业建设任务书的合成 |
王运强、张心华 |
||
2012.04 |
材料合成、装订 |
王运强、张心华 |
||
2012.05 |
材料上报 |
李健 |
岳阳开大公众号